你現在的位置:農機通首頁>>農機博客>>紅興隆北雁現代化農機>>北大荒英雄譜>>
《北大荒英雄譜》 |
鐵道兵農場的開路先鋒 ——記老紅軍戰(zhàn)士、八五○農場原場長余友清 樓芹 余友清,原名周光元。1907年生于湖南茲利縣。1934年參加紅軍,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 黨。歷任戰(zhàn)士、班長、排長、管理員、騎兵大隊長、支隊長、鐵道工程兵五師副師長。1954 年奉鐵道兵司令員王震的命令,率五師轉業(yè)官兵創(chuàng)建第一個鐵道兵農場——八五○農場任場 長,后任東北農墾總局虎林分局局長。1978年在長沙病逝,終年72歲。在北大荒開拓史上留 下了光輝的一頁。 1934年10月,賀龍、任弼時領導的紅二方面軍進行反圍剿運動戰(zhàn),來到湖南省茲利、桃 源一帶,聲勢浩大,窮人們奔走相告。余友清得知這一消息后,興奮得睡不著覺,他要去找 紅軍,擺脫苦難的生涯。 一天,趁父親不在家,他披上一條麻袋,撐起一只舴艋小舟,順著澧水漂泊而下。兩岸 的青山翠竹,他無心留意,一路的急流險灘,擋不住他去心如箭,他只盼望著早日遇上紅軍 。終于他隱隱約約地看見岸上有一支急匆匆奔走的隊伍。他想立即棄舟奔跑過去,又怕隊伍 不是紅軍,反入狼群。于是,他把小舟靠攏在山崖下,隱身觀察,隊伍漸漸走近了,他看清 了紅旗,看清了帽沿上的紅星。他一個箭步躥上岸去,不顧一切地向隊伍跑去,發(fā)出求救似 的高呼:我要參加紅軍,我要參加紅軍。 從此,他找到了自己的歸宿…… 1954年5月,擔任志愿軍鐵道工程兵五師副師長的余友清率部從朝鮮回國了,駐扎在黑龍 江省湯原——伊春一帶,一面籌建湯原北大營,一面參加湯旺河森林鐵路建設。 10月,鐵道兵司令員王震來五師視察,發(fā)現戰(zhàn)士們在駐地附近開了許多零星荒地,種上 的蔬菜、瓜豆,果實累累。這使他萌發(fā)一個嶄新的計劃:抗美援朝停戰(zhàn)后,國家將要實行義 務兵役制,有一大批老戰(zhàn)士將要復員。北大荒的土地資源豐富,如果能動員老戰(zhàn)士們在這里 開荒辦農場,豈不兩全其美!既安置了大批復員軍人,又可以為國家增產糧食。于是,他把這 個打算跟余友清和隨行的參謀們談了。余友清連聲說好。 “我想先試一試。等到有了經驗,再向中央提出報告?!蓖跽疖P躇地說。 “要搞試點,打頭陣,我去。”余友清如同當年請纓出征一樣,堅定,懇切。 經過一番調查之后,王震司令員毅然下定決心,讓余友清帶領參謀人員去密山、虎林一 帶勘查荒原。司令員很了解屬下這位戰(zhàn)將,他驍勇、機智,更有一股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倔 強勁。記得在抗日戰(zhàn)爭時期的山西忻口大戰(zhàn)中,余友清率一支騎兵部隊,突然沖入敵陣,揮 刀猛砍,殺得鬼子人仰馬翻,弄不清哪來的“天兵天將”;待敵人集結殘部準備頑抗時,只 見滾滾塵沙,騎兵部隊早已風馳電掣般離去。在綏遠清剿馬匪時,余友清拍馬緊追一股殘匪 ,一個土匪頭子回馬一槍,子彈擦著余友清的頭皮飛過,把狗皮帽子穿個窟窿。時值隆冬, 同志們勸他換一頂帽子,他發(fā)誓說不抓住土匪頭子不換帽子。后來,他又率領部隊窮追猛打 ,終擒匪首??墒牵念^皮也凍傷了,留下一塊永久的印記。將軍含笑自語:讓余友清擔 任鐵道兵建場的開路先鋒,是**合適了。 余友清和參謀們來到密山。真是密山山密,莽莽蒼蒼的完達山橫貫西北,向東延伸出一 條條平緩的山巒,像無數條彩帶,把廣袤的原野分割成一片片低谷平原。余友清親自帶人踏 察荒原,寫出調查報告,報告上報后,受到王震司令員的好評。并且很快做出決定,讓余友 清率領一支先遣隊,去虎林籌備開荒建場。 先遣隊是一支特殊的隊伍,由500名轉業(yè)官兵和大批勞改犯人組成。沒有機械,沒有裝備 ,余友清得到的****珍寶,是臨行前調配了一位農業(yè)技術員。她叫楊淑云,四川大學農學院 畢業(yè),四川解放后,隨同丈夫(川大同學)參軍,一直在部隊擔任文化教員。這次聽說鐵道兵 要辦農場,她就有了用武之地,踴躍地報名參加。 11月上旬,部隊出發(fā)了。部分年老體弱的同志坐一輛敞篷汽車,余友清讓楊淑云和她的 三個孩子坐在自己的吉普車里。大部隊則徒步行進。17日,部隊由密山向虎林挺進時,正遇 上漫天大雪,大地灰濛濛的,雪花卷舞著灑向車窗。楊淑云第一次來到東北,看著銀白世界 ,不由得浮想聯翩。興奮地說道:“余師長,將來這里都種上小麥大豆,白面也能堆積成山 呢!” 余友清笑了笑說:“不容易呀!”這時,孩子們叫著媽媽,媽媽,一個個緊緊湊向媽媽的 懷抱。余友清馬上脫下披在肩上的羊皮大衣遞了過來,并關切地說:“小楊子,快給孩子們 蓋上。我們開拓的事業(yè)還得讓孩子們接班哩?!睏钍缭平舆^大衣,一股暖流流進了心窩…… 突然,吉普車被什么東西擋了一下,司機加大油門,車輪只在原地轉動。余友清立即打 開車門跳下車去,用雙手在車輪前扒雪。一會兒后面的大卡車也緊緊跟上了,警衛(wèi)員和一批 老同志迅即從車上跳下來,擋車的“雪嶺”很快被推去了。吉普車又開始啟動。 隊伍在風雪中進抵虎林西崗一帶。 11月20日,余友清在西崗主持第一次機關工作會議。他說:“王震司令員讓我們來打頭 陣。這個頭陣不是用機槍大炮去沖鋒陷陣,而是辦農場搞生產。拿槍桿子我們是內行,辦機 械化農場,就得從頭學起?,F在擺在我們面前的第一項任務是深入調查,每個機關工作人員 都要去實實在在地調查幾個問題,調查土地,調查民情,調查一切與生產有關的事情。 政治委員閻斌接著說:一切從調查研究開始。我們的參謀部,今后就是生產指揮部。當 然,我們艱苦奮斗、勇敢頑強、不怕苦不怕死的戰(zhàn)斗作風不能變。只有保持和發(fā)揚革命軍人 的優(yōu)良傳統,我們才能立于不敗之地。 會議像一股春風,也像一把啟迪心扉的鑰匙。機關干部分編成幾個組,有的走訪政府機 關,查找有關資料,有的深入農村,查訪農時和民情民俗…… 信息很快從四面八方傳來:西崗附近有一大片日本開拓團的撂荒地,種過水稻;在阿布 沁河上游河谷地帶有大批待運的困山村,是日本兵敗退時扔下的;在虎頭一帶有日本關東軍 建造的地下工事,據傳里面藏有大批炮彈和其他軍用物資等等。每一條信息,每一份調查報 告,都給余友清帶來喜悅和信心。這時,王震司令員也從北京來電:要求做好建場籌備工作 ,先要把密虎線改建好,便于開春后運進農用機械和生產物資。同時要求蓋好簡陋房舍,準 備迎接大批轉業(yè)官兵的到來。余友清經過冷靜地謀劃,決定兵分兩路,打好第一個回合。一 路搶修密虎線;一路搶筑百里冰道,運回全部困山材,為建房備好木料。工具不足,就讓工 兵隊去探索地下倉庫,運回廢棄炮彈,拆卸后利用彈殼錘打工具。冰封雪蓋的千里荒野上, 掀起了一股股熱浪。 1955年1月1日,鐵道兵部隊的第一個農場——八五○農場,就在虎林縣附近的西崗宣布 成立了。 余友清憑著一幅五萬分之一的軍用地圖,帶領技術員楊淑云和參謀人員,冒著零下幾十 度的嚴寒,幾乎踏遍了完達山南麓的山山水水。用炮兵觀察鏡代替測繪儀,在地圖上標示出 一道道紅線,描上一個個紅色的“生產點”。他仍然像臨戰(zhàn)前的指揮員,部署著開荒、生產 的第一戰(zhàn)役、第二戰(zhàn)役、第三戰(zhàn)役……當然,他明白當前面對的不是拿槍的敵人,而是無限 的大自然的財富。戰(zhàn)爭所爭奪的是每一寸土地的得失;開荒、生產卻是向土地索取財富,意 義更偉大,實踐也會更加艱苦。戰(zhàn)爭要流血、要犧牲,生產則更多地要流汗,要奉獻青春, 奉獻終身,奉獻子孫!改造山河,雖說要只爭朝夕,那是幾代人的事業(yè)啊!余友清掛上那幅布 滿標記的地圖,指著各種符號,指點著這是交通線,這是人工河,這是人工湖,這是生產點 。生產點周圍都要開荒種地,生產點即生活區(qū),將來要有學校、醫(yī)院、加工廠,也要蓋大樓 ……他嚴肅地說:“這不是紙上談兵。這是我們的行動計劃,是我們的戰(zhàn)斗目標。每個人都 要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奮斗?!? 余友清心里燃燒著熱火,在他的引發(fā)下,戰(zhàn)士們的心里也燃起了烈火。各個工地上熱氣 騰騰。修路前線,運木場上,處處有嘹亮的戰(zhàn)歌: 雄糾糾,氣昂昂,奔向北大荒,為人民,為理想,建設新家鄉(xiāng)。毛澤東的好兒女,齊心 團結緊,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,地覆天翻干一場。 春天的步伐來得如此急迫,運木場上的原木還沒運完,冰道就化了;密虎線的橋涵還未 架設,小河開封了。開荒、生產已刻不容緩,而機械、農具、油料尚未運到。王震司令員幾 次來電來信,讓提出生產計劃和各項具體措施。余友清已有了兩手準備,他已培訓好一批足 以勝任的拖拉機手,他們中間有坦克兵,也有鐵道工程兵中的推土機手。同時,他已命令小 烘爐加緊趕制鐵鍬和開荒用的大鑊頭,等到大地開化,就人機齊下,向地球開戰(zhàn)。 迎著晨曦、大雁嘎嘎地從頭上掠過。經受過一冬厚雪積壓的枯草下面,嫩芽兒萌發(fā)了, 可是機械裝備還未運到。余友清默默地思考著:機械裝備,油料全都依靠國外進口,要按照 國家的嚴密計劃,可能在哪個環(huán)節(jié)上受阻了。農時迫在眉睫,他不能等待,還是依靠自力更 生的傳家寶吧!他動員全部人馬去開荒。除了人手一把鐵鍬,他又安裝了數十臺人拉犁,他當 過纖伕,對于拉力特別熟悉。他親自去拉犁翻地,并且親自調整繩索的間距,使吃力點集中 ,每張犁配12—20人不等。他要求每人平均開荒不得少于0.3畝,自己也不例外。等到機械力 量投入大開荒時,他們已開墾了萬余畝良田。 新耕翻的黑土散出芳香,陽光暖烘烘的,引發(fā)著萬物的生機。余友清思考著播種。他請 剛從上級調來的一位農藝師做出規(guī)劃。農藝師卻說:“按照作物的發(fā)育規(guī)律,新開墾的生荒 地,至少要兩年以后,等草根腐爛了才能播種。要不然就得不償失?!? 余友清急了。他說:“國家需要糧食,才讓我們來開荒。開了荒不播種,那成什么理。 ” 農藝師還是堅持說:“這是全世界都通用的規(guī)律,土地要有熟化過程?!? 余友清尊重科學,但科學技術也需要發(fā)展。他帶著技術員楊淑云走向農村。他們來到老 農許大爺家請教。許大爺留著一綹花白胡子,開朗、健談。等余友清講明了來意,便捋捋胡 子,笑呵呵地說:“莊稼人有句俗話叫‘人勤地打糧,人懶草當家’。北大荒這地,只要管 理好,種啥都能收?!? 余友清這才單刀直入地說:“當年開荒能否當年種,種什么**合適?” 許大爺點點頭,也干脆地回答說:“怎么不能種?,F在是過了谷雨迎芒種,種小麥是晚 了,播大豆**合適?!? 余友清像課堂上遇到難題的小學生,一下得到了啟迪。馬上又提出新的議題:“我們的 地是翻了,可是沒有重耙,沒有播種機,怎么個播法?” 許大爺仰面看著余友清,像有幾分遺憾似地說:“看你像莊稼人出身,我們農民幾時用 過機器種地。有人就能種上地。地翻過來了,就可以在垡片上點大豆,秋后準能收獲?!? 余友清緊緊握著許大爺的手,連聲說著“謝謝,謝謝?!被仡^又對楊淑云說:“小楊子 ,許大爺講的書本上有嗎?”楊淑云不禁滿臉緋紅,笑著說:“我也要從頭學起!” 于是,余友清果斷地下達決心:“全力以赴人工搶播?!碑斈瓴ド洗蠖?萬余畝,水稻2 000余畝。共收糧豆3400噸。三大隊人工播種的大豆,畝產高達89公斤,超過了當地的平均畝 產水平。 第一回合的勝利,鼓舞了全體墾荒戰(zhàn)士,也為王震司令員下決心擴大軍墾農場提供了依 據。1955年秋后,王震司令員又動員大批鐵道兵轉業(yè)官兵進軍北大荒。三師副師長黃振榮, 四師副師長李瑤含先后到達八五○農場,八五○農場真正成了以場擴場的大本營,成了產蛋 的母雞。余友清又陪同黃振榮、李瑤含等去完達山南北踏查,確定了籌建八五一、八五二、 八五三、八五四……等農場的場地;當1956年初春,大批鐵道兵轉業(yè)官兵來場的時候,經過 建場鍛煉的墾荒戰(zhàn)士,又成了擴建新場的骨干,帶領戰(zhàn)友們進入新的開荒基地。 余友清作為鐵道兵開荒建場的先鋒,創(chuàng)造性地完成了任務。但是,作為一名戰(zhàn)士,他覺 得他的任務永遠沒有終點。農場擴大了,發(fā)展了,八五○農場開墾了90萬畝耕地農墾部還決 定在八五○農場建設衛(wèi)星城,作為農墾新城鎮(zhèn)建設的典范。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。 1964年,隨著農墾體制改革,余友清任東北農墾總局虎林分局局長。他仍然住在西崗那 座低矮的草舍里。他脫下黃色軍裝,穿著普通的布衫,生活在普普通通的人群里,被親呢地 稱為“老余頭”。但是,他畢竟年過花甲,由往日的傷殘和勞累積聚成的疾病,無情地向他 襲來,嚴重的氣管炎、風濕癥迫使他的腰漸漸佝僂了,他確實失去了當年師長的威武,盡管 領導多次勸他異地安置,由于他對黑土地的深深眷戀,他總是難于離去。 一天,王震司令員來墾區(qū)視察,見余友清病情嚴重,便下命令讓他回原籍長沙市安置。 直到1978年病逝。 余友清走了,卻留下了對黑土地的深情,留下了老戰(zhàn)士艱苦奮斗,勇于開拓的北大荒精 神財富。 拼音:yuyouqing 姓名:余友清 序號:0009 |
發(fā)表于 @ 2008年06月26日 19:35:00 |點擊數()